关闭
民间砖雕的风采

上架时间:2020-06-11 浏览次数:137

核心提示:

民间砖雕的风采
 
  古代的砖有方砖、条砖和空心砖三大类。历史遗存的古砖往往镌刻制作年代、吉祥语或图案纹样,是研究砖雕发展脉络的重要资料。
  考古资料表明,我国最早的砖产生于周代。春秋战国时期,砖雕工艺初露端倪,已出现米字纹、绳纹、回纹等装饰纹样。秦砖在模压成型的基础上,以模具加印纹饰。陕西咸阳秦都遗址出土的龙纹空心砖,雕刻精细,造型生动。汉代兴起以画像砖、画像石装饰陵墓之风,尤以东汉为盛。这一时期的画像砖承袭传统模压印花工艺,雕工更胜前朝;装饰题材包括劳动生活、自然风光、神话传说等;构图疏密有致、形象生动,风格质朴古拙。南朝以彩绘画像砖为其特征,装饰题材包括竹林七贤、伎乐、武士、四神、羽人等神话及宗教题材。据史料记载,北齐邺都的高阙用砖多有花纹,或镌刻文字。随着佛教建筑的兴起,砖塔盛行,砖雕在这一领域中崭露头角。唐代的砖雕,在模压印花后还要加工雕刻,因此作品更精细、更有立体感。这一时期盛行花砖铺地,多以莲花、宝相花、忍冬等连续纹样装饰。河南安阳修定寺塔砖雕,在多达3440余块的砖雕上,刻有侍女、童子、青龙、白虎、释道人物等共计72种图形,雕工精细,造型丰满,充分显示了唐代华美的艺术风格。在宋代的《营造法式》中,首次将砖雕技法规范化。这一时期仍流行模印花砖,多为中心对称的卷草纹饰,还出现了全雕凿的精细做法,以及在砖基上涂色的做法。河南偃师出土的宋画像砖,记录了妇女日常生活的情景,人物刻画生动、传神,风格清新,雕工精湛,为北宋砖雕之佳作。明初砖雕盛行于王府、庙宇等大型建筑中。明中期以降,石雕和琉璃取代砖雕成为高级建筑的新宠,砖雕降低身分在民间小型建筑中广泛应用。明代中期,经济繁荣,社会稳定,砖雕遍及民间市井。随着砖雕的技法开拓,制作精益求精,题材内容愈加丰富,迎来了砖雕艺术的黄金时代。清中叶,受“巴洛克”、“洛可可”等西洋建筑风格影响,砖雕工艺精细入微,并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砖雕流派。